栏目分类
PunkAI中文网你的位置:Ispolink中文网 > PunkAI中文网 > 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原始word文档附件下载)
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原始word文档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5-01-03 19:14    点击次数:122

   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条件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tial Flow)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外一个(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即资本跨越国界的转移活动。  国际资本流动因国际经济贸易交往等需要而产生,国际资本流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外汇管制比较宽松或者是完全取消外汇管制,健全、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各国经济体制、金融制度的完善程度、市场化(自由化)的程度等。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一)资本供求规律  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的供求关系,供求规律始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的规律之一。一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生产要素必然会出现流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二)特定经济政策  一国政府为引导和协调本国经济发展所制定的特定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也很大。当国内出现资金短缺时,政府会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部资本;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也会利用资本输入来暂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三)资本的预期收益率  取得更高的收益是资本流动的内在驱动力,利润驱动是各种资本流动的共有动机。当投资者预期到一国的资本收益率高于其他国家,投资者就必然会将资本向该国转移,反之投资者会将资本从该国转出。而利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利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四)汇率的变化  汇率同利率一样,都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汇率主要通过改变资本的相对价值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以该国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价值下降,资产持有者为避免贬值造成损失,就会将所持资产从该国转出;而当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后,以该国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价值就会上升,资产持有者为获得升值后带来的收益会将所持外国资产转入该国。   (五)通货膨胀的发生  通货膨胀与一国财政赤字是密切相关的,一国财政收支赤字积累到一定程度,政府最终就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的方法来弥补赤字。增发货币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会使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通货膨胀一旦形成,投资者为减少损失会把国内资产转移到国外,国际资本流动也就不可避免。   (六)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  政治、经济及战争等风险的存在,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原因。一国投资环境、投资条件的恶化都有可能使资本持有者所持资本遭受损失,为避免损失的出现,就需要将所持有资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七)国际游资的恶意投机  无论哪种投机,都会导致在短时间内有大量资金外逃、流出本国,造成相关国家市场剧烈波动、经济衰退。   除上述原因以外,造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政府对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干预、公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1870-1914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迈出了拓展世界市场的步伐,资本也随着廉价商品一起在世界各地落户。  (二)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阶段的资本流动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资本输出国方面,美国不仅变成了净债权国,而且取代了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而与之对应在资本输入国方面,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由债权国成为了最大的借款国。  (三)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80年代)。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接近30年左右的时间里,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是围绕着美元开展的。  (四)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这一阶段,国际资本流动进入全球化发展时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加速上升。  四、国际资本流动新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底全球资本流动额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万亿美元,是2002年的两倍以上。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商品、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更超过了世界GDP的增长速度。  (二)市场参与者日益广泛  当今的国际资本流动已不再局限于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传统的殖民地或附属国之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资本流动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的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   (三)资本的流向日益表现出双向性及多向性  目前的国际资本流动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常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其建设中所需的庞大资金的同时,也日益注重将其经济发展中暂时闲置的资金投放到国际市场中去,以谋取更大的收益。   (四)直接投资已成为当代国际资本流动最重要的方式  直接投资已经是国际投资者首选的资本运用方式,其中近些年来表现十分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企业并购浪潮的加快。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日益独立于实物经济  庞大的金融交易额与货币交易额基本上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相关,因此世界资本主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虚拟资本主义”时代。   (六)国际资本流动风险日益严重  最近几年,国际资本流动在规模迅速膨胀、速度日益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了风险不断加重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国际资本流动的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动荡更加频繁、资本流动的安全保障弱化等方面。  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与特征  一、长期资本流动 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是长期资本流动,它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等类型。  (一)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直接在境外经营企业、开办工厂或收买当地原有企业,或为当地企业合作取得各种直接经营企业的权利的投资。其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参与资本,而不参与企业经营,必要时也可派员担任顾问和指导;2.开办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这种形式下可派遣人员进行管理和参与经营;3.直接购入现有外国企业;4.买入现有企业一定数量以上的股票,通过股权获得全部或部分经营权。   (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也称为间接投资,指投资者以其资本购买外国的国债、公司债、金融债券或公司股票,以收取利息和红利或获取买卖差价的一种投资方式。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间接投资除了投资证券外,投资者无权干预被投资对象对这部分投资资金的具体运用,资金运用也较为灵活,同时为获取更大的收益还可随时更换其他资产,也可以减少国际形势或本国政局变化而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   (三)国际贷款  国际贷款主要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   二、短期资本流动 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是短期资本流动。按照资本流动的不同动机,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式可分为贸易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  (一)贸易性资本流动  贸易性资本流动是最传统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通常不要求进口商立即支付全部货款,而允许进口商有一段时期延期支付。当出口商或其开户银行向进口商提供短期延期支付信贷时,进口商的对外债务增加或债权减少,这就形成了贸易融资性的短期资本流动。   (二)金融性资本流动  金融性资本流动也称银行资本流动,是指各国经营外汇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这种资本流动主要是为银行和金融机构调剂资金余缺服务的,其形式包括套汇、套利、掉期、头寸调拨以及同业拆借等。因为它金额大、流动频繁,而且涉及外汇业务,银行资本流动对利率、汇率的短期变动有一定的影响。   (三)保值性资本流动  保值性资本流动是金融资产的持有者为了资金的安全或保持其价值不下降而进行资金调拨转移而形成的短期资本流动。某国家或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可能引起其国内资本或国内的外国资本外逃。一国经济情况不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那么其货币必定趋于贬值,于是国内资金会向币值稳定的国家流动。另外,国家如果宣布实行外汇管制、限制资金外逃或增加某些征税时,也可能引起大量资本外逃,形成突发性的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动。   (四)投机性资本流动  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在不采取抛补性交易的情况下,利用汇率、金融资产或商品价格的变动,伺机买卖,谋求高利而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种资本流动完全是以获取高额差价收益为目的的,而能否盈利全凭投资者对形势的预期或判断是否正确。若预期错误,必遭损失。   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下的国际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 (一)金融危机的概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所下的定义,金融危机是指社会金融系统中爆发的危机,它集中表现为金融系统运行过程中金融资产价格等金融指标在短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现象,这些金融指标包括货币汇率、短期利率、证券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金融机构倒闭数目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按表现形式分为不同类型,主要类型有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系统性(综合性)危机:  1.货币危机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危机与特定的汇率制度(通常是固定汇率制)相对应。其含义是,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如在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遭遇强大的投机攻击情况下),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调整,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而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水平远远高于原先所刻意维护的水平(即官方汇率),这种汇率变动的影响难以控制、难以容忍,这一现象就是货币危机。广义的货币危机泛指汇率的变动幅度超出了一国可承受的范围这一现象。  2.银行危机是指银行过度涉足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股票),或贷款给企业从事高风险行业,从而导致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呆账负担过重,资本运营呆滞,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  3.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4.系统性金融危机也被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的同时或相继发生的经济现象。 (二)国际资本流动引发金融危机的过程  1.初始阶段: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金融危机爆发前,许多国家都有巨额外资流入的过程。外资的短期内大量流入,打破了原来的资金供需平衡。  2.发展阶段:巨额资本流入导致的内外经济失衡。巨额资本流入一国市场后,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资本随之大幅度增值,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而相对于资本流入的规模,一些国家市场容量显得狭小,巨额外资流入后,只能大量流入房地产、股市等非生产和贸易部门,形成泡沫经济。  3.爆发阶段:资本流动倒转导致货币危机的爆发。如果不能有效地使用大量流入的资本,就会导致整个借贷活动的崩溃。没有有效地利用外债。另外,有时在借款人的投资回报无法支付债务利息的情况下,贷款人仍旧不断地予以贷款,这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市场恐慌情绪逐渐积累并达到危机爆发点以后,投机资本对该货币汇率发动攻击,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本币,货币流动出现倒转,货币危机爆发。  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一)国际债务概述  外债是在任何特定的时间,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已拨付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包括需要偿还的本金及需支付的利息。  债务危机就是指债务国不再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一般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  1.外债的总量指标。这是对外债承受能力的估计,反映外债余额和国民经济实力的关系。主要指标又有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亦称负债率,这一指标一般不得超过10%;外债余额与出口商品和劳务的外汇收入额的比率,亦称债务率,这一指标一般不得超过1。  2.外债负担的指标。它是对外偿债能力的估计,反映当年还本付息额与经济实力的关系。主要指标有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亦称偿债率,一般来讲参照系数是20%;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一般不得高于10%。  3.外债结构指标。它是在既定的外债规模条件下,衡量外债本身内部品质的指标。主要通过债务内部各种对比关系反映举债成本,并预示偿还时间和偿还能力,旨在降低借款成本,调整债务结构,分散债务风险。主要指标有种类结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和币种结构。  (二)国际债务形成的原因  1.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因  (1)盲目举借大量外债,短期内不切实际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  (2)国内经济政策失误;  (3)所借外债未形成合理的债务结构。外资只能作为内资的补充,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必将造成不良后果,陷入债务危机的主要国家无不是在国际资金市场蓬勃发展之时借入了超出自身偿还能力的大量贷款,而且未形成合理的债务结构,即债务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来源结构等;  (4)所借外债没有得到高效利用。重债国的外债资金利用效率较低,未能把外债资金有效地用于生产性和创汇盈利性项目,而是将外债资金投向规模庞大而不切实际的长期建设项目,有的项目最终没有形成任何生产能力,显然不能保证外债资金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高于偿债付息率,这样,在世界经济环境突变之时难以应付,无法如期偿还债务。  2.债务危机爆发的外部经济条件  (1)80年代初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衰退  (2)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美元汇率的上升  总之,国际债务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世界经济多种矛盾发展激烈的结果。是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产生了严重干扰,尤其是国际商业银行在管理上面临一场新的挑战,各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在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三)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法  1.最初的措施  国际债务危机爆发后,引起国际金融界的巨大震动,在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债务的数天之内,国际社会就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如美国政府连续提供近30亿美元的贷款,国际清算银行提供了近10亿美元的过渡性贷款,主要债权国的出口信贷机构也同意对墨西哥增加20亿美元的贷款。此外,世界银行和一些国际性开发银行,也为其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援助性贷款,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着手制定大规模的援助性贷款计划。  2.贝克方案  方案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在债务国中实行全面的宏观经济和机构改革,允许市场力量和私人企业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更多的国内储蓄和投资,减少预算赤字,使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第二,是要求在三年内净增商业贷款200亿美元,为债务国启动经济提供新的周转资金;第三是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大力协调债务问题中的主要作用。另外,贝克方案还提出了一些建立在金融市场基础之上的长期性债务缓解措施,如债务资产化、债权交换和债务回购等建议。   3.布雷迪计划  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于1989年3月提出新的减债方案“布雷迪计划”,他认为国际债务问题是债务国偿付能力的危机,而非暂时的资金失灵。故其强调债务本金和利息的减免,并提出应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债权国政府为消减债务本金和利息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债务国和债权银行之间的债务减免交易条件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批准。或者是在减债协议达成之前,先要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保证。   三、投机性冲击与国际金融危机 (一)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投机性冲击  所谓国际投机资本或称国际游资、国际热钱,是指那些没有固定投资领域,以追逐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市场之间移动的短期资本。  (二)20年底80年代以来投机性冲击与金融危机回顾  1.欧洲货币危机(1992-1993年)。1993年8月,作为欧洲货币单位的构成货币,除德国马克和荷兰盾之外,其他货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15%(原定为2.25%),欧洲货币体系处于半瓦解的状态。欧洲货币危机加剧了西欧各国经济的衰退,证券市场也走向低迷。  2.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1994年12月30日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布比索贬值。然而贬值后的新汇率立即受到投机性冲击,墨西哥政府不得不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此后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局势使外国投资者极度恐慌,资金继续外逃,银行受到挤兑,经济陷入危机。在浮动汇率下比索持续贬值,到1995年,比索在外汇市场上连创新低,股票市场价格也持续下降。  3.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周边国家和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连曾被国际评级机构誉为最能防御外来冲击的新加坡货币也未能幸免,在3个月内贬值13%。10月以后,危机扩散到韩国,韩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  (三)金融全球化与投机性冲击的新特点  金融全球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汇率体制趋于一致。随着市场化的加深,管理浮动制必然会被自由浮动汇率体制所取代。  2.各类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金融产品价格趋于一致。国际资本借贷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金融业也没有严格的业务范围,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银行正逐步演变成包罗万象的金融超市。  3.国际金融统一规则不断产生。行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正是金融全球化统一规则之一。欧洲联盟就统一货币制定的规则正在检验和完善中。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前途虽不明朗,但它给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与此同时,全球多边金融贸易规则由WTO拟定。随着WTO成员队伍的不断扩大,金融全球化程度会不断加深。  4.金融市场动荡会更加频繁。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但发达国家从中获得的利益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南北的贫富分化而加剧。同时,全球金融业增长正在超过工业增长,收租息者胜过投资生产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买卖金融资产所获得的利润常常高于通过用于投资生产所创造的财富,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未来金融市场的动荡将更频繁,而且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将是全球性的危机。  80年代以来的投机性冲击显示出以下新特点:  1.投机性冲击的规模和势力日益庞大。第一,国际投机资本的规模日益庞大;第二,国际投机资本日益形成“集体化”倾向;第三,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为投机者提供了杠杆化的交易方式。  2.投机性冲击策略日益立体化。传统的投机者只是简单的利用即期和远期交易赚取汇差或利差,而当今的投机性冲击策略要复杂得多,可以利用各种金融资产价格在各个市场之间的内在联动性作全方位的投机。  3.投机冲击面日益区域化。投机均由矛盾集中的市场震荡开始,进而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周边市场,期间呈现为一种交互式的动态过程。  4.投机性冲击活动日益公开化。传统的投机活动是隐蔽的或半公开的套汇和套利活动。而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放松管制和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投机活动逐渐发展到公开或有意表示向某种货币发动攻击,这种公开性可以加剧投机目标货币的贬值预期。  5.投机者越来越注重利用贬值的预期和市场的信心危机。传统的投机主要是利用市场的支付渠道来传导市场的信心危机。而在当今的投机性冲击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交易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普通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由此引发的信心危机已经成为重要的传导机制。投机者也非常注重对这一环节的利用,以引导跟风者,从而加速目标货币的贬值。  四、美国次贷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1.个人信用记录比较差,信用评级得分比较低。2.贷款房产价值和月供比收入高。3.少数族群占比高,且多为可调利率,或只支付利息和无收入证明文件贷款。4.拖欠率和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较高。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次贷危机也迅速从美国金融市场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从美国实体经济传导至全球实体经济。主要渠道包括:第一,美国经济减速将导致美国进口需求下降,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相对于主要货币大幅贬值,从而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行业构成冲击;第二,次贷危机将造成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加剧;第三,美联储持续降息造成美元大幅贬值,推动了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为其他国家注入了通货膨胀压力;第四,美元大幅贬值造成其他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国际购买力显著缩水,这减轻了美国的对外债务负担,但却造成了其他国家的国民财富损失。  第四节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弥补了我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国际资本的流入使大量企业发展起来,补充了我国银行资金,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先后采取了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资本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国际资本的流入使我国的国际贸易体系迅速建立起了,解决了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问题,打破了发展的技术性约束,特别是,国际资本的流入进一步破解了中西部地区的资金短缺现状,改善了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本机构,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加快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国际资本的引入,带来了企业家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了我国企业家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了我国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快速增长。  (三)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国际资本通过资本输出,把劳动、能源资源密集的生产程序和普通消费品的生产过程迁往中国,并在中国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推动了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同时也为我国带来的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  (四)改善了我国国际收支。 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积极影响的途径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入实体经济,建立外向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拥有产品质量、国际市场信息资源、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便于发展对外贸易,并通过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有利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进而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另一方面,资本以存款形式进入,也构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来源。  (五)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长期国际资本流入特别是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和优化了我国产业结构,加快了我国从传统农业和重工业向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国际物流、金融保险、技术服务等资本技术密集行业的发展。 二、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国际资本流动扭曲货币政策的效果。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影响了我国国内货币供给,使中国人民银行调控人民币陷于被动,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二)国际资本流动影响了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物价稳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实现的:第一,通过在国内市场上购入大量商品,造成供给短缺和价格高涨,然后迅速抛售,赚取大量投机利润后撤离,造成物价不稳;第二,通过大量购入人民币,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汇率的自然变动,从而影响我国贸易商品的价格,贸易商品的价格又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国内其他商品价格从而影响到国内物价稳定;第三,通过影响我国货币供给,迫使货币供给增加,人民币贬值引起通货膨胀,从而引起物价的波动;  (三)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首先表现在,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银行和其他信贷过度扩张,资产规模加大,不良贷款增加,容易引发不稳定的资产价格周期。其次,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会导致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出现。最后,国际资本流动将导致证券市场的波动。  (四)国际资本流动给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冲击。现实的情况是房地产行业演变成了一个暴利行业,而大量外资的涌入,形成了我国房地产业的泡沫,产生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三、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监控机制,防范短期国际资本投机风险。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控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监控,一个是资本流动数量的监控,对国际资本在整体上加以把握;另一个是资本流向的监控,掌控国际资本的运动方向,对其目的和意图有一个预估,有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建立国际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机制,服务虚拟和实体经济决策。预警机制可以在风险监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发挥作用:一是通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态监控和分析,定期向经济组织发布国际资本流动预警分析报告,对各种经济活动做合理化建议,供经济活动主体选择;二是建立国际资本流动信息市场,对国际资本在我国流动的规模、流向、结构和与之相关的产业、产品及其价格信息作实时发布,使市场能对国际资本的流动做出一个合理的预期和决策,从而削弱国际资本流动给经济组织带来的信息不畅的影响;  (三)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防范国际资本流动风险。在这方面,首先,应当加强各国政府金融部门间的合作,制定出一套合作机制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其次,建立有效地沟通渠道,保障信息能够得到及时传递和分享;最后,要求行动的一致性,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防范措施要步调一致,各国都要服从大局,共同应对,使国际资本流动成为全球有效、最透明的运行过程,保证全球经济不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Powered by Ispolink中文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